狸猫故事

关注狸猫故事公众号
关注狸猫故事公众号
登录
User Image 账号
我的信息 设置 帮助 退出
  • 首 页
  • 儿童故事

    睡前小故事

    幼儿故事

    哲理小故事

    益智故事

    搞笑故事

    智慧故事

    成语故事

    幽默小故事

  • 童话故事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童话故事

    英语故事

  •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

    鬼怪故事

    现代故事

    传奇故事

    外国民间故事

    短篇鬼故事

    故事大全

  • 绘本故事
  •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外国历史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

    抗日战争故事

    古代历史故事

    历代名女名妓

    历代皇帝后宫

  • 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

    希腊神话

    北欧神话

    印度神话

    埃及神话

    罗马神话

    印第安神话

    神话故事

  • 简笔画
  • 情感故事

    爱情故事

    亲情故事

    校园故事

    感人小故事

    友情故事

  • 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

    拉封丹寓言

    莱辛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

    寓言故事大全

  • 全部分类

    故事排行榜

    儿童故事榜

    童话故事榜

    民间故事榜

    历史故事榜

    神话故事榜

    情感故事榜

    寓言故事榜

    有声故事

    故事大全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故事网站的支持与陪伴!为了让您拥有更流畅、愉快的阅读体验!从现在开始,您可以选择登录网站,享受一段时间的免广告服务。
看绘本来绘本宝小程序,登陆即赠送¥60元月卡会员,扫描屏幕右侧二维码领取!
位置导航:首页 > 民间故事 > 故事大全 > 故事正文 关注微信公众号:狸猫故事 你想看的这里都有!

民间故事50个原文

栏目:民间故事 频道:故事大全 阅读:629次 时间:2025-04-26 05:48:03 字体大小 A- 18 A+
  • 1、尉迟恭造寺民间故事
  • 2、中国古代美女诱人十态民间故事
  • 3、古代新婚夫妻的性教育-新婚之夜的事情民间故事
  • 4、灯草姑娘民间故事
  • 5、智者盲的老人民间故事
  • 6、[台湾民间传说]半屏山和望夫石民间故事
  • 7、绝处逢生民间故事
  • 8、李笠翁的春宫世界 性爱小说《肉蒲团》民间故事
  • 9、黄龙洞慧开凿巨像民间故事
  • 10、劈山救母 沉香救母民间故事
  • 11、截脉岭民间故事
  • 12、东坡肉民间故事
  • 13、栀子花的来历民间故事
  • 14、九个哥哥和一个妹妹民间故事
  • 15、冠多发乱民间故事
  • 16、神女和灰熊的故事民间故事
  • 17、瑶族用布缠头的传说民间故事
  • 18、傣族泼水节的来历民间故事
  • 19、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民间故事
  • 20、李世民三请张古老民间故事
  • 21、寨山传奇民间故事
  • 22、西湖明珠——玉龙与金凤民间故事
  • 23、蛐鳝龙民间故事
  • 24、“葛藤坑”的传说民间故事
  • 25、神奇的宝贝民间故事
  • 26、牡丹文化民间故事
  • 27、六和填江民间故事
  • 28、浮山仙人洞与淮王鱼民间故事
  • 29、富翁和窃贼民间故事
  • 30、豆腐桥民间故事
  • 31、李密牛角挂书民间故事
  • 32、刘河间恶治药王爷民间故事
  • 33、一滴走在不归路上的眼泪民间故事
  • 34、烧情疤:中国古代情人之间的恐怖献身行为民间故事
  • 35、脱隆科兰公主民间故事
  • 36、三个瞎姑娘的故事民间故事
  • 37、王之涣审黄狗民间故事
  • 38、芦笙是怎样吹起来的民间故事
  • 39、金童求雨记民间故事
  • 40、金黄牡丹的传说民间故事
  • 41、大象墓地生死历险民间故事
  • 42、收藏品中的清明文化:古人常在清明放风筝求姻缘民间故事
  • 43、西河龙井的传说民间故事
  • 44、“刘师阁”的传说民间故事
  • 45、王妈妈桥的故事民间故事
  • 46、江拉和结拉民间故事
  • 47、小仙女民间故事
  • 48、鹊桥相会民间故事
  • 49、燕子斗蛤蟆民间故事
  • 50、荞麦姑娘民间故事

第1篇、尉迟恭造寺

杭州下城有座仙林寺。仙林寺光有大殿,前面少了个山门。这座不尴不尬的寺院,据说是唐太宗时候造下的。

唐太宗小时候多灾多病,他老子怕他养不大,就让他拜一个名叫仙林的和尚做师父。后来,唐太宗打出天下,做皇帝啦。仙林和尚听说杭州地方风景好,就要唐太宗在杭州造一座顶大的寺院,让他养老。

唐太宗碍着师父的面子,不好推托,便答应下来。还差大元帅尉迟恭到杭州来,监造这座顶大的寺院。

仙林和尚跟尉迟恭到了杭州,两人便商量这座顶大的寺院到底要造多么大。仙林和尚说:“这寺院是皇帝的师父养老的,非同小可,至少也得圈它五里地皮!”

尉迟恭一听火起来:“谁见过五里大的寺院呀!我没当大元帅时候,和七八个徒弟做生活,家里打铁的工棚炉房也不过五丈见方!你一个老和尚,除了吃饭、困觉、念经,又不做别样生活,要那么大的地方做啥?给你圈五十丈地皮造寺院,也算碰顶啦。”

仙林和尚漫天计价,尉迟恭就地还钱,两个人从早晨争到天黑,没有结果。

第二天一早,仙林和尚差人请尉迟恭再去商量。尉迟恭到了仙林和尚门口,刚刚跨下马鞍,只听仙林和尚在屋里大喝一声:“圣旨下!”尉迟恭一听圣旨下,只好趴在地下磕头。仙林和尚笃定站在屋里念圣旨,一字一板,拖长声调慢慢来,几十个字的圣旨,足足念了半个时辰,念了一遍又一遍,

念了一遍又一遍,一直从清早念到响午。尉迟恭是个又黑又粗的大块头,你叫他驰马上阵,三日三夜也不会吃力的;如今却叫他跪着半日不动,真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疼,差点爬都爬不起来了。仙林和尚念罢圣旨,笑嘻嘻地问尉迟恭:“大元帅,这回听清楚了吧?圣旨上讲的明明白白,要造一座顶大的寺院给我养老。顶大的寺院嘛,方圆五里地少得了吗?”

尉迟恭仍旧摇摇头,说:“圣旨上只讲造一座顶大的寺院,却没有讲要造五里大。我是钦差监造寺院的,说一无二,还是顶多五十丈!”

两个人又争了一天,还是没有结果。过了一夜,仙林和尚又差人去请尉迟恭。尉迟恭心想:这刁和尚叫我跪了半天,我也要叫他尝点味道!就从箱子里翻出一柄碧玉如意,藏在怀中,骑着马去了。他刚在门口下了马,仙林和尚的老办法又用上啦——“圣旨下!”这一回,尉迟恭不慌不忙地走进屋里去,往正中太师椅上一坐,摸出碧玉如意,喝道:“太上皇恩赐如意在此,下跪宣读圣旨!”原来这柄如意唐太宗的老子给尉迟恭的,因为尉迟恭打天下的功劳大,应该让他事事如意。仙林和尚没料想他会有这一着,只好跪下来,急急忙忙把圣旨念了一遍,直直腰板想要起身。哪知尉迟恭说:“慢着,慢着,我耳朵不好,还没听清楚哩!”仙林和尚只好跪下再念一遍,尉迟恭还是说没有听清楚。念了一遍又一遍,念了一遍又一遍,从清早念到夜快边,念得仙林和尚差点断了气。尉迟恭看看差不多了,才让他起来。仙林和尚触了这回霉头,知道自己拗不过尉迟恭,便乖乖地答应只造五十丈方圆的“仙林寺”。

仙林寺造后,尉迟恭骑上乌骓马回京去了。仙林和尚想想不甘心,便骑了一头秃驴,“的嗒的嗒”一路追赶上来,一直追到海宁县地界才追上尉迟恭。仙林和尚在后面大喊:“大元帅慢点走呀!还有一桩事要商量哩!”

尉迟恭勒住乌骓马,问他还有什么事情。仙林和尚说:“大元帅还不曾造山门哩,你倒说说看,天下哪有没山门的寺院呀!”

尉迟恭想想也是的,就答应再给他十丈地皮,在寺前补造一个山门。本来,这事情就好了结;可是仙林和尚偏偏节外生枝,说要把山门造出五里路以外去。尉迟恭问他:“这又是为什么?”

ÏÉÁÖºÍÉÐÉ·ÓнéʵØËµ£º¡°Õâ¸öµÀÀíÄã¶¼²»¶®Ñ½£¿ÎÒÕâÏÉÁÖËÂÊÇ´óÌÆ¿ª¹úÒÔÀ´ÔìµÄÍ·Ò»×ùËÂÔº¡£É½ÃÅÔìµÃԶЩ£¬´óÌÆ½­É½¾Í³¤¾ÃÀ²£¡¡±

ξ³Ù¹§Ò»ÌýÓÖ»ðÆðÀ´£¬ºÝºÝÍÙÁËÏÉÁÖºÍÉÐÒ»¿Ú£º¡°ÅÞ£¡ÎÒÃǺ¹Âí¹¦ÀÍ´òϵĴóÌÆ½­É½£¬ÄѵÀÖ»ÓÐÎåÀï·³¤Â𣡡±

ÏÉÁÖºÍÉл¹µ±Î¾³Ù¹§Òª¸øËû±ÈÎåÀï·»¹¶à£¬¸ßÐ˵òîµã´Óͺ¿ÉϹöÏÂÀ´¡£

ξ³Ù¹§ÌøÏÂÂí£¬ÄÃÖñ½Ú¸Ö±ÞÔÚµØÉÏ»­Á˸öÊ®Õɼû·½µÄȦ×Ó£¬Ëµ£º¡°ßö£¬É½ÃžÍÔìÔÚÕâÀ¡±±ã×Թ˻ؾ©È¥ÁË¡£

ÕâÒ»À´£¬ÅªµÃÏÉÁÖºÍÉÐÌäЦ½Ô·Ç¡£ËûÔ­ÏëÄôóÌÆ½­É½À´ºåÒ»ºåξ³Ù¹§Õâ¸öÀÏ´Ö£¬ºÃ°ÑɽÃÅÒÔÄÚÎåÀï·µÄÌïµØ¶¼»®¹é×Ô¼º£»ÄÄ֪ξ³Ù¹§Æ«Òª°ÑɽÃÅÔìµÃ¸üÔ¶£¡º£Äþº¼Öݸô×ÅÒ»¸®Ò»ÏØ£¬Ò»¸öºÍÉÐÔõÄܹܵÃÕâô¿íÄØ£¬ËûµÄÈçÒâËãÅÌÓÖÂä¿ÕÁË¡£

Ö±µ½Èç½ñ£¬Õâ×ùÏÉÁÖË»¹ÊÇÀÏÑù×Ó£ºËÂÔº×ùÂäÔÚº¼ÖÝ£¬É½ÃÅÈ´¹ÂÁãÁãÔÚÔìÔÚº£Äþ¡£

第2篇、中国古代美女诱人十态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美女,她们各自有不同的美态,但每个时代的审美眼光都不相同。以下是古代十种不同的美女标准,有些到了今天仍然适用。

一、乌发蝉鬓
  乌发就是头发乌黑油亮,蝉鬓是指面颊两旁近耳头的头发,要薄如蝉翼。乌发一词早在《左传》中便已出现,至於蝉鬓一词,则出现在三国时代的魏国,其中一名叫莫琼树的宫女所梳的发型。

二、云髻雾鬟
  这里所指的鬟,都是环形发髻的意思,髻则指束在头顶的发结,所谓云髻雾鬟,便是美女所梳的发髻状如云雾。据传发髻最早的由来,是创自女娲身旁的一名仙女,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赵飞燕,便经常束起发髻。

三、娥眉青黛
  娥眉是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这种眉毛化妆,早在[西周]时已十分流行,在《诗经》和《楚辞》中,便已出现这个形容词。

四、明眸流盼
  眼睛是灵魂之窗,明眸便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便是怒目而视之意,一对美丽而又充满恨意的眼睛,自古以来都视为美女的标准。


五、朱唇皓齿
  顾名思义,朱唇便是红唇,皓齿便是雪白的牙齿,红唇能够显得牙齿洁白,雪白的牙齿又能衬托朱唇,两者缺一不可。

六、玉指素臂
  古人对女性的纤纤玉指非常重视,美女的手指必须纤细而柔软;素臂便是指白皙的手臂,手臂不但要白,还要圆润及充满弹性,这便是玉指素臂。

七、细腰雪肤
  虽然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是身材丰满的美女,但国人还是偏好纤瘦型美女,细腰便是腰肢幼细;雪肤则是肌肤雪白,相传赵飞燕便是细腰雪肤的表表者。

八、莲步小袜
  莲步是指美女的脚步,更指缠过的小脚。小袜则指缠足女性所穿的袜子;小脚步伐如莲,再穿上小袜,便成为美女的一种美态。

九、红妆粉饰
  红妆指女子盛妆,就如今天在腮上涂上胭脂。胭脂据说由匈奴人发明,其后才传入中土;另外粉饰便是在脸上涂末白粉,这种化妆品在[商末][周初],已开始为宫中美女使用。

十、肢体透香
  女性肌肤中带有芬芳的香气,亦被视为美女,这种香气并非来自某种香水,而是天然的体香;除了[清代]著名的香妃外,据说西施亦是浑身散发香气的美女。

标准难定
  每个时代对美女的定义,都是随着时间而变更,以上所述的标准,大都已不适用,其实美女并没有一定标准,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端视个人的喜好和感觉。

第3篇、古代新婚夫妻的性教育-新婚之夜的事情

简介:春宫画的起源,一般都认为始于西汉景帝子惠王刘越的后裔刘海阳(公元前64至公元前50年在位),在他世袭的封邑广川郡(今河北省枣强县东)的宫室中绘男女性爱画于屋上。可是,实际上春宫画的起源比这还要早得多。汉朝刘向在《列
正文:
春宫画的起源,一般都认为始于西汉景帝子惠王刘越的后裔刘海阳(公元前64至公元前50年在位),在他世袭的封邑广川郡(今河北省枣强县东)的宫室中绘男女性爱画于屋上。
可是,实际上春宫画的起源比这还要早得多。
汉朝刘向在《列女传》一书中说,殷商末期(公元前1040年左右),奢侈暴虐的纣王曾在宫中举行肉林酒池的餐宴,他抱着妲己恣意寻欢,在他们的床榻四周则围以绘满春宫画的屏风,两人一面欣赏这些画,一面纵情作乐。
[转自铁血社区]在沈德符的《敝帚斋余谈》对春宫画起源的记述中,提到了广川王刘海阳、齐后废帝萧宝卷、隋炀帝、唐高宗、武则天等,其实,中国古代的春宫画不仅起源于宫中的淫乐,也起源于民间一些性书的插图,甚至作为一种性教育工具启示新婚夫妻。
如前述嫁妆画就是一种春宫画。
有资料表明,在公元1世纪,似乎《*经》之类的性学书籍已有带插图的版本了。
如《*经》内的九势篇和《洞玄子》内的三十法,都可能有一些图画的附录说明。
从《同声歌》可以看到,在汉时有可能以春宫画给新娘做嫁妆,以指导夫妻性生活,这被称为女儿图、枕边书或嫁妆画,这在后世的民间也有流传。
从唐代到宋代,出现了少数画过春宫画的著名画家,他们的有些春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历史事实。
无名氏所画的《熙陵幸小周后图》即为一例。
多才多艺的南唐后主李煜曾和妻妹幽欢,他写下的著名的《菩萨蛮》词就记述了幽欢时的情景。
在他的妻子大周后死后四年,李后主册封妻妹为小周后,又过了10年(公元974年),南唐亡于宋,李后主和小周后被掳至京师。
小周后貌美,被好色的宋太宗赵匡胤看中了,把她宣至后宫,多次强行奸污。
这件事被人画了下来,就是《熙陵幸小周后图》,熙陵是指宋太宗,因为他死后葬在河南巩县的永熙陵。
在《熙陵幸小周后图》上,元人冯海粟就题诗:
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意思是:
宋太宗你强奸了别人的妻子,而你的后代(宋徽宗、钦宗和宗室嫔妃公主3000人)也被金人大肆强奸,这真是报应了。
可是,历史往往会走向反面,金人灭了北宋,肆意强奸北宋的后妃宗室和民间妇女,后来南宋联合蒙古人灭金时,南宋的军人也施加了性报复,有人还把南宋军人强奸金后的情景描绘下来,题为《尝后图》,意即尝尝金朝皇后滋味之图。
在佚名作家的《樵书》中,曾提到这幅南宋末年的《尝后图》说:
…又有宋人《尝后图》:
一妇人裸跣,为数人抬舁,人皆甲胄带刀,有啮唇与乳及臂股者,至有以口其足者。
惟一大将露形近之,更一人掣之不就。
又有持足帛履袜相追逐者,计有十九人。
上有题云:
南叱惊风,汴城吹动。
吹出鲜花红熏熏,泼蝶攒蜂不珍重。
弃雪拼香,无处著这面孔,一综儿是清风镇的样子,好将军是极粘罕的孟珙。
[转自铁血社区]画中露出阳具准备强奸金后的将军是不是孟珙,有人提出质疑,但金被灭后,此情此景想必有之,即使孟珙没有这么做,别的将军也会这么做。
无论是金人奸宋室后妃,还是宋人奸金室后妃,都是性暴行,女子都是悲惨的性牺牲品。
自明代下半时期以后,春宫画特别流行,那时这方面的名画家首推唐寅。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少年时学画于周臣,后结交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等,切磋文艺,历史上记载他是个风流才子,诗、文、画俱佳。
他性格不羁,有时用江南第一风流才
子印,由于仕途多舛,就游历名山大川,专门致力绘画,以卖画为生。
他长于人物,特别以仕女画见长。
他画春宫画,与他的生活情趣有很大关系,也是他风流性格不羁的表现,可能也是对当时官场和社会的虚伪以及封建礼教的讽刺和反抗。
有人说,他作春宫画以所眷恋的妓女、情妇为裸体模特儿,所以才画得那么传神,那么惟妙惟肖。
唐寅所作的一般仕女画,至今传世的有《孟宫蜀妓图》《班姬团扇图》《嫦娥奔月图》等,但其大幅绢本的秘戏图至今已不复见,只是在古籍中留下几首清人题唐寅春宫画的诗作,如鸡头(乳房)嫩如何?莲船(三寸金莲)仅盈握;鸳鸯不足羡,深闺乐正多。
清风明月无从觅,且探桃源洞底春等,让后人去想像、描摹。
唐寅还画了一套《风流绝畅图》,共有24幅,十分有名,但这套册页早已失传。
和唐寅可相媲美的还有仇英。
仇英字实甫,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居苏州。
他是工匠出身,后来也从周臣学画,为文徵明所称誉,从而知名于世。
他主要以卖画为生,画春宫画也十分有名。
他画全身着衣的恋人,也画裸体相交的男女。
他从临摹古人名作下手,发愤苦学,兼取各家之长融一炉,从而创出自己精丽秀雅的绘画风格,终于能和唐寅、文徵明、沈周并列,成为明朝的四大画家之一。
人们认为明代后期是中国古代春宫画发展的顶峰,主要是指它的质,在量方面,清代的春宫画似乎较明代为多,也许是因为年代较近而存世的作品较多的缘故。
从文献记载来看,清朝的春宫画能手主要有古濂和尚、王式、马相舜、马振、改琦等。
[转自铁血社区]中国古代的春宫画虽然被许多人所喜爱,但总是有私密性,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只能在私下把玩欣赏,所以极少有大幅者。
这些春宫画不仅在内宫、在官僚豪绅之家流行,而且在民间坊肆中也十分流行,这是明代的春宫画和前朝不一样的地方。
由于流行广,需求量大,有些出版商又在印刷上下功夫,其技巧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明末尤甚。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认为最好的套色春宫画印于1606年至1624年,使用了五种颜色,这些画代表了套色春宫画的全盛期,它只流行了约20年。
1644年清王朝建立后,这种艺术已完全绝迹。
总的看来,清代春宫画似乎比明代流行得更广一些,但其画艺都在唐寅、仇英之下,印刷技术也远远地逊色了。
一门艺术或一门科学之所以在某个时期广泛流行和发展,总是因为它有许多功能而符合了某个时代的某种特殊需要。
春宫画之所以从宫廷到民间不断地发展和流行,正是因为它有许多它物所难以替代的功能:
一是激发性欲的功能。
人们感受性刺激,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实现的,其中触觉、视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是娱乐功能。
在男女性生活中作为助兴工具,这是和春宫画的性刺激作用密切联系的。
三是教育的功能。
即作为性学书籍的插图来昭示人们;或以嫁妆画的形式给女儿带到新郎家去,过夫妻性生活时照此去做。
[转自铁血社区]四是辟邪的功能。
例如避火图,认为春宫画能辟鬼神。

第4篇、灯草姑娘

明朝年间,随沐英征讨云南后迁移到会泽的客户,有位名叫沐定的妇女,住在会泽县鲁机村,乃是沐国公的后代,太夫姓李,是个强干的农人。夫妻二人虽然勤劳,但租税太重,生活也不怎么好过。间或年景稍好,后而谷贱伤农,一样贫困。沐定姑娘生性聪敏,智慧过人,处人耿直,做事细心,实在是个巧媳妇。她心灵手巧,无论拿什么东西,总要翻来覆去。横一下,直弄一下,仔细琢磨推敲。办理一件事情,总要想出几种做法来。扫地拿扫帚,左手拿,右手拿,正拿倒拿都行,别人扫不干净的地,只要到她手里,什么坑坑凹凹,眨眼功夫,便扫得干干净净。大家都说:"沐定姐姐扫的地,睡下去打个滚爬起来,身上都不会沾点灰"。

沐定姑娘平时喜欢到田边地角,河畔沟埂摘些狗尾草、蚊子草、小青藤等,回家披开来,纺织一些花蓝、提兜、小灯笼等给孩子们玩。一天,她摘了一些圆茎杆细长的多年水生野草编了个小绣球,水草披开以后,发觉里面有一股柔软细白的草芯,她想,这白生生、软乎乎的东西,用来装枕心一定很好,在她灵巧的手里果然从这圆直的野花水草里披出了一根根细柔雪白的草芯来。这东西最易燃烧,可放在灯盏里作灯芯,比用棉线条点灯还要好得多,轻便、省油、灯光明亮,油烟又小,把它叫做灯草,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于是,沐定姑娘把这种不知名的草根据其用途取名为"灯草",披出来的芯叫"灯芯"。

她和丈夫商量以后,把家里盘着的秧田腾了一丘出来,专门移栽这种野生水草。经过她勤勤恳恳的培育后,这种水草长得更为肥实,梢子也更长了,披出来的灯芯又长又白又粗实。余下的草壳,还可以用来纺织草帽、甑盖、锅盖、箩筐、提篮、盆罐之类的小手工艺品。后来,她又用灯草做原料,编织灯草滑席,垫在床上垫睡用,非常柔软,也可作为包装和晒粮食之用。这些手工织品拿到市场上出售,价廉物美,轻便耐用,受到人们的欢迎,小俩口计算了一下,种一亩灯草比种十亩谷子的收入还要大得多。于是,他们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