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语故事/典故】
在秦末汉初淮阴,今属江苏省,有一个名叫韩信的人,年轻的时候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后来韩信投奔了项羽,参加反秦,他曾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的建议,但是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投刘邦,一开始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是让他当了一名小军官。有一次犯了军法,还差一点受刑处死。免死后,只是让他充当一名管理粮草的小官。
有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萧何是刘邦的亲信,刘邦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非常的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但是正当萧何决定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却逃跑了。原来刘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带的人,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是汉中,地区偏陕,难以发展,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纷纷逃亡。
韩信见刘邦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就跟着跑了。萧何得知韩信逃跑的消息,他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原来以为萧何也逃跑了,非常的生气。后来得知萧何竟然亲自去追回韩信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骂萧何是小题大做。萧何向刘邦详细的介绍了韩信的情况,然后说韩信是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才,你若甘愿做一辈子汉中王便罢了,如要夺取天下,非要重用此人不可。由于萧何的推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选择择日良时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就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了。首先是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不久后,又将韩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一个淮阴侯。
韩信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便图谋反叛,被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吕后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了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者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于这一个人造成的。
第2、韦编三绝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 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 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 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
第3、道不拾遗
商鞅,原名卫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他在秦孝公时任秦国的宰相,因功劳显赫而封赐商地十五邑,故称商鞅。他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废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
他坚决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对国家有功,就应该予以奖励。他鼓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去徭役,他认为,贵族世袭的制度应该废除,应当按军功的大小给予不同的爵位等级,执法应该严明,不讲私情,以法为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对,但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很快就推行开了。

第4、连篇累牍
李愕;字士恢,隋文帝时任治书侍御史,很有辩才,文章也写得很好。他看到六朝以来的文章常常华而不实,决定上书给隋文帝,希望通过发布政令来改变当时文风。主意打定,他就着手去写。李愕的《请正文体书》终于写好了,他在上奏之前又看了一遍:书中从魏武帝、文帝、明帝说起,谈到了他们祟尚文辞,不重视为君之道,只注重文辞华丽的雕虫小技,下面的人跟着他们,在文辞华丽上大做文章,渐渐形成风格,给后世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及危害,望当今皇上能出政令改变文风。,他觉得自己把要说的话都说清楚了,第二天,他就把奏章递了上去。

上一篇:利令智昏
下一篇:梁上君子
第5、平易近人
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周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事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所以“平易近人”本指政治的通俗简易。

上一篇:平步青云
下一篇:萍水相逢
第6、从容不迫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是战国时的哲学家。有一天,庄子和当时宋国的另一名哲学家惠子一同在濠水岸边观鱼。 庄子说:“你看这条鱼在水中游得多么从容自在啊!它是多么地 快乐!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它们现在很快乐呢?"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能断定我不知道它们现在很快乐 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是喜是忧。但你总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则是肯定无疑的。”
庄子说:“我们从头说起:你刚才问我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这说明你知道我了解鱼的快乐才会问我的。我现在告诉你,我
第7、猛志常在

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泳时不幸淹死了。她死后变成了叫精卫的鸟,常常从远隔千里的西山衔来木石,投到东海里,想把它填平。《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讲:刑天与黄帝争天下,最后被砍了头,扔到常羊山。刑天没了头,就把自己的乳头变成眼睛,把肚脐变成嘴,挥舞着盾牌和斧子,要和黄帝继续战斗。
晋代诗人陶渊明写道:“精卫衔来小树枝想填平东海,刑天死了还挥舞着盾牌和斧子,他们的雄心壮志真是可歌可泣。”
第8、忠心赤胆
唐三藏别了唐王,离了长安,马不停蹄,不一日来至法门寺。
众僧接到里面,相见献茶,用过斋饭,不觉天晚。众僧在灯下对三藏此行议论纷纷,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只是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而已。众僧不解,问道:“法师指心点头,是为什么呀?”三藏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在佛像前发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众僧听了,人人称羡,个个宣扬,说他是“忠心赤胆
第9、玩物丧志
春秋时,卫懿(yì)公是卫国的第十四代君主。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高级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还要高级,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
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国境,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狄人战于荥泽,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人们把卫懿公的行为称作“玩物丧志”。古人有诗云
上一篇《传奇故事400篇合集》故事精选
1、血狼的传说传奇故事2、马知县断案传奇故事3、矮檐下传奇故事4、神弹绝技传奇故事5、草鞋的重量传奇故事6、闪光的岩顶传奇故事7、蜡烛传奇故事8、祖传法捕鱼技 徐苟三 ..
下一篇《校园故事热门50个》故事精选
1、孤独的艾沫沫校园故事2、牛奶里的爱情秘密校园故事3、一抹老去的纯真校园故事4、麻省理工的下马威校园故事5、儿子报警校园故事6、我的名字就在‘等’里面校园故事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