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秀才,他深爱着邻居家的女孩秀荷,秀荷也深爱着他。
这一年秀才要进京去赶考,临走时他依依不舍的对秀荷说:“我要京去赶考了,很舍不得你。你知道我没什么钱,如今我用草编了一个戒指,作为我们的定情信物,等我高中状元,一定回来娶你。”说完他骑上马走了。
秀荷捧着草编的戒指,送出秀才很远很远。
秀才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京城,总算老天不负有心人,他考得了第一名,是皇上钦点的状元。这样一来他的身份完全不同了,皇上见他人品出众,就想把公主许配给他。
秀才连连摇头说:“不!我有心上人,她叫秀荷,我不能娶公主为妻。”
皇上听了非常生气的说:“大胆,你敢抗旨,不怕朕砍你脑袋。”
秀才一听急忙跪下来说:“皇上!就是杀了我,我也不能背弃自己的诺言。”
皇上见他临危不惧,更加欣赏。嘴上却严厉的说道:“朕可以饶你不死,不过朕要看看你是不是真心爱着你的心上人,朕要考验你。”
秀才急谢恩道:“谢皇上不杀之恩,我愿意接受任何考验。”
皇上派人找来了秀荷,把她藏在了皇宫里,让秀才来寻找,找到了就同意他们的婚事,找不到他就要娶公主为妻。
皇宫很大,秀才找遍了所有地方,都没找到秀荷。他垂头丧气的蹲坐在地上,看见脚下有一只小蚂蚁转来转去,像是在寻找吃的。他顺手掏出个馒头,用手捻碎之后扔在地上。地上的小蚂蚁扛起一块馒头渣往蚂蚁洞里跑,不一会引来了不少蚂蚁。
秀才无心看蚂蚁们搬馒头渣,他还要去找他的秀荷,这时他的手突然一痛,低头看见小蚂蚁爬到了他的手上。
他刚想把小蚂蚁扔到地上,只听一个小小的声音说:“秀才,秀才……”
秀才惊讶的问:“小蚂蚁是你在说话吗?”
小蚂蚁点的头说:“为了感激你送给我们吃的,我来帮助你找你的心上人,请跟我来。”说完小蚂蚁跳到了地上,很快爬到秀才身后的一个宫女的脚上。
秀才恍然大悟,急忙抓住这位宫女的手说:“这就是我的秀荷。”
原来皇上让秀荷装成宫女,而秀才只顾着四处寻找,却没想到秀荷就在他身边。找到了秀荷,俩人喜极而泣,相拥着来到皇上跟前,求皇上指婚。
皇上刚要点头,公主撅着嘴说:“父王这对我不公平,我要和秀荷较量一下,如果我输了,他们可以顺利的在一起。不过要是她输了,我要和秀才成亲。”
皇上哈哈大笑着说:“好,可我的儿,你要怎么较量?”
公主说:“我要和她一起走进皇宫外的黑森林里,谁能毫发无损的出来,谁就胜利了。”
皇上虽然觉得这样很危险,不过他还是答应了。
公主和秀荷一起走进黑森林,公主因为有武士暗中保护,所以她一点都不怕。
秀荷一进森林就遇见了一只狮子,它嗷嗷的吼着,向秀荷扑了过来。秀荷急忙一躲,躲过了狮子的袭击。同时她看见狮子的屁股上扎着一小节短剑,她想也没想,顺手就拔出了短剑。
狮子疼的大叫一声,然后竟然开口说道:“谢谢你!这个短箭在我身体上好多日子了,多亏了你帮我拿出了它,所以我不但不吃你,还会帮你走出黑森林。”
秀荷很感激狮子,特地找来草药,敷在狮子中箭的地方。狮子为了感谢秀荷,驼着她走进黑深林。走进去没多久秀荷看见公主被一条大蛇困在一棵大树前,秀荷急忙求狮子帮她救公主,狮子勉强答应了。
于是狮子跑去挑战大蛇,大蛇生气的吐着舌头,猛的向狮子发起了攻击。狮子连连躲避,最后还是被大蛇缠住了,它嗷嗷发出绝望的叫声。
秀荷没有抛下狮子自己跑,她拿着断箭,悄声走到大蛇的身后,用力的扎了下去。大蛇吃痛的逃走了。狮子抖了抖身上的毛说:“嗨!幸亏你没有跑掉,不然我就没命了。”
秀荷内疚的说:“你在帮我,我怎么可以丢下你自己跑掉。”说着再一看树边,公主早就不知去向。
等秀荷走回皇宫的时候,发现皇宫里张灯结彩,所有人都在议论,秀才和公主的婚礼,原来公主趁着秀荷和狮子与大蛇打斗的时候,她跑出了黑森林,说秀荷被狮子吃掉了,再也回不来了。
秀荷听完伤心的哭了,她想冲进去告诉秀才她没死,可是她没有勇气。
这时候只听一声巨吼,狮子咆哮着冲进了皇宫,不一会就把秀才叼到了秀荷面前。
秀才见到秀荷又惊又喜,抱着秀荷说道:“秀荷,你没死,哈哈……我的秀荷没死……”
秀荷笑着流下了眼泪,拿出草编的戒指说:“你,可以不履行你的诺言娶我,如果你娶了公主她会带给你取之不尽的财富和权力。”
秀才捧着秀荷的脸说:“不!我这一辈子只想和你在一起,你看我怀里的匕首,这是我想在成亲之前随你一起去的。”
一对相爱的人紧紧抱在一起。
公主羞愧的躲进了自己的屋子,再也不肯出来见人。
皇上没有难为这对情侣,为他们在皇宫里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在他们的婚礼上有两位特殊的客人,一位是小蚂蚁,它趴在秀才的衣服上,另一位是只大狮子,像只温顺的小狗,围绕在秀荷的身边。
而他们手牵着手,在人们的祝福声走,拜了天地,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唐代有一个皇帝叫李隆基,也就是唐玄宗。唐玄宗当皇帝时,国内有一个大才子,大诗人,名叫李白。李白长得姿容秀美,清奇飘逸,有超然出世的风度。
10 岁时,他就精通书法和历史,作起文章来,一挥而就,不加点缀,人人都说他锦心绣口,聪明绝顶,是神仙降生,所以又叫他李谪仙,他自称为青莲居士。
李白一生喜欢饮酒,视功名如同粪土,立志游历神州大地,看尽天下名山名水,尝遍天下美酒佳酿。登峨嵋山,游云梦山,还曾到过徂徕山竹溪隐居,和孔巢父等 5 人天天饮酒赋诗,号为竹溪六逸。李白听说湖州乌程的酒最好,又不远千里赶到乌程,在酒店里,开怀畅饮,旁若无人。当时有一个复姓迹叶的司马路过,听到李白饮酒狂歌的声音,就叫手下人去问一问是谁。
李白随口赋诗答道:“青莲居上谪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迪叶司马大吃一惊,问道:“莫非是四川李谪仙?久闻大名。”就和李白攀谈起来,一见如故。临别之时,迦叶司马问道:“以您这样的高才,要想成就功名,易如反掌,为什么不到长安去参加应举考试?”李白回答说:“现在朝政混乱,不讲公道,走后门的高官厚禄,行贿受贿的荣华富贵,如果不走后门,不行贿受贿,就是有孔子孟子那样的贤才,也没有办法。所以我整天饮酒赋诗,就是不受这些窝囊气。”迦叶司马说道:“虽然这样,像你这样鼎鼎大名,谁人不知,一到长安,必然有人举荐你。”
李白听从迦叶司马的话,便来到京城长安。有一天到紫极宫游玩,与翰林学士贺知章相识,两人彼此非常投机,贺知章便邀请李白到酒店喝酒,卖了金貂,当作酒钱。贺知章请李白搬到他家里去住,以便谈论天下大事,饮酒赋诗。第二大,李白把行李搬到贺知章家,两人从此便结拜为兄弟。不知不觉间,考试日期临近,贺知章说:“今年考试的主考官是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监考官是太尉高力士,这两个人都是爱财如命。你又没有金钱去贿赂他们,恐怕就是有再好的学问,也不能考上了。这两个人我都熟悉,我写一封信给他们,也许他们能够给一点面子。”李白虽然才大气高,遇到这种情况,也没了办法,只好照贺知章说的去做。贺知章写好信,就叫人送到杨国忠大师和高力土手上。杨国忠、高力士看了信,冷笑着说:“贺知章得了他的金钱,却写一封空信到我们这里讨人情,等到考试那天,只要遇到李白的卷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他弄掉。”3 月 3 日,天下才子都来会考,李白才思敏捷,一笔挥就,第一个交了卷子,杨国忠见卷子上有李白的名字,也不看内容,说:“这样的人,只配给我磨墨。”高力十接过来说:“磨墨也不配,只配给我穿袜脱靴。”就命令手下把李白赶出考场。
李白被杨国忠、高力士捉弄之后,怒气冲天,回到贺知章家,发誓道:“以后如果我得志,一定要杨国忠给我磨墨,高力士给我脱靴,才能出我这口气。”贺知章安慰李白说:“不用烦恼,暂且在我家住下,等他 3 年,再考试时,换了别的考官,你一定能够考中。”贺知章整天和李白饮酒赋诗,不知不觉就是一年。
在武陟县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歇后语:“潘安送棒槌——要厚礼”,意思是说送出的小,要回的大,用来形容得不偿失,沾小便宜吃大亏。据说,这句话来源于一个趣味横生的民间故事。
潘安在怀县(今武陟县)当县令,为官清正,两袖清风,生活极其艰苦,“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公务之余,与妻子杨氏一道,自己动手,耕田种菜,养羊挤乳,贴补家用。百姓闻知,人人赞叹不已,都夸潘安是个大清官。
在潘安的榜样影响下,怀县的官吏绝大多数都是廉洁奉公的好官员,但也避免不了还有那么几个“千里做官只为财”的害群之马,主管全县教育大权的县教谕钱百通就是其中最冒尖的一个。钱教谕年过四旬,面如玉琢,长须飘飘,道貌岸然,一派学者之风;但在内心,他却精于算计,善于敛财,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贪财鬼。
潘安听说钱教谕花钱阔绰,饮食讲究,于是对他实在放心不下,就多次派人对他所辖的县学的账目进行查验,结果都是笔笔清楚,件件相符,井井有条,分厘不差。潘安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就反复暗访,追根求源,终于抓住了钱教谕的狐狸尾巴。原来,钱教谕工于心计,手段巧妙,创造出了一条自以为毫不违法、合情合理的捞钱新路子。他对属下广结人缘,礼尚往来,普施恩惠,喜欢送礼。不过,他送的只是字画。他写的一笔好字,画的也能拿得出手,于是他就闻风打听,不失机会,红事送喜字,白事送挽联,庆寿送贺词,发家送中堂,用的笔墨纸砚全出于公家,自己一分钱也不用花,但是回礼红包次次不少,包包丰厚,全归了钱教谕本人。同时,钱教谕家中的喜事也接连不断,巧立名目,冠冕堂皇,每个月都要遇上两三起,属下人员只好争相登门庆贺,送上贺礼。有一次,钱教谕虽然不敢明里发请帖,却是暗地到处打招呼:“五日后是我最宠爱的三夫人二十大寿,略备薄酒,届时一定捧场赏光。”
潘安得知后,对于钱教谕无心公务、精心捞钱的行径深恶痛绝,经过深思熟虑,妥善安排,决定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断了他的这条财路,刹住他的这股歪风。
到了这一天,上至衙署书吏,下至教师生员,更有众多学生家长,凡是敬畏钱教谕权力或有求于钱教谕开恩办事的,全都争先恐后,登门贺喜。钱教谕家中宾客满座,贺礼成堆,礼桌前等候交付礼金的人们成群结队,水泄不通。钱教谕眼瞅着礼账上越来越多的钱财,高兴得心里乐开了花。
就在钱教谕挥手吩咐准备开席的时候,潘安领着一个老汉,推着一车棒槌来到了礼桌前面。潘安对钱教谕拱手说道:“你我同僚,理应贺喜,送钱太俗,送画太雅,而棒槌则是居家女人日常洗衣必用之物,送此最为适宜,礼轻意重,万望笑纳。”钱教谕脑子一时没转过弯来,摸不清潘县令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只好随口接道:“受此大礼,不胜荣幸,只不过家中女人用不了如此许多,实在有失美意。”潘安哈哈笑道:“这有何难?在场宾客众多,各家自有贤妻娇女,一人一个捎它回去,让她们与您家三夫人同喜!”潘县令话音刚落,众宾客立即蜂拥而上,将满车棒槌抢了个精光。众人手持棒槌,欣赏把玩,欢声笑语,非常兴奋。在满院欢笑声中,推车老汉一屁股坐到地上哭了起来。全场静默,众人愕然。潘安询问其故。老汉道:“满车棒槌精光,钱在何处?”潘安恼道:“如此小家子气,真是没见过世面,堂堂教谕官邸,岂能少了你的棒槌小钱。今日所收礼金,全付与你,也该足够,省得你败坏了今天的喜庆,玷污了官府的体面。”潘安怒气冲冲走到礼桌跟前,将所有礼钱用桌布包起,凶巴巴地塞到了老汉的怀里。老汉手捧布包,坐在地上还是不走。潘安问
道:“是否嫌钱多了,认为是不义之财,不敢拿走?”老汉不语,只是点头。潘安肃然起敬,双手扶起老汉,面对众人说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老者不取不义之财,堪为官场楷模,我等自愧不如。既然如此,老者可在其中自己取够自家棒槌价钱,剩余之钱,教谕必定不会再收回去,与你这等小民争利,有失儒家斯文。我替你捐赠给县学公用,定称众人之心。”老汉磕头谢恩,推起空车,满意而去。众人细品潘县令话中有话,含义深刻,莫不点头叹服,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争相夸赞潘县令足智多谋,一心为公。钱教谕见到这个架势,赶紧随风转舵,满脸堆笑,高竖拇指,连夸上司决策英明。 潘县令送棒槌当贺礼的事儿很快就传遍了全县,老百姓普遍认为潘安送棒槌寓意深长,给了贪官污吏当头棒喝,怀县官场为之一清。从此以后,怀县的各级官吏在潘县令的威慑下,再也不敢巧立名目搜刮民财了,请客送礼开始绝迹。全县老百姓讴歌赞颂潘县令为官清正,“潘安送棒槌”这句话就作为历史典故流传了下来。 一天晚上,农奴们挤在一间破茅棚里,和阿古顿巴谈论着领主的种种行径。
当他们谈到领主那种耀武扬威和道貌岸然的神气时,阿古顿巴对他的伙伴们说:“别看他经常在咱们面前耍威凤,怪神气的,我能叫他学狗叫。你们相信不相信?”
大家都说:“这恐怕不可能吧!谁不知道咱们的领主是个摆架子、讲体面的‘大人物’!”
“这么说,你们是不相信啰?”
“不相信。”
“那么,咱们打个赌吧!”阿古顿巴故意向他们挑起战来,倒弄得他的伙伴们不知如何对答才好。
第二天中午,领主家正在吃午饭,阿古顿巴急急忙忙地从外面闯进主人的餐室,上气不接下气地对领主说道:“主人……我……我……”
领主对于他这样是无礼貌地随便乱闯,本来就有些不高兴了,再看他结结巴巴地说了半天也说不明白,自然格外生气了。
“你,你怎么啦?”
“我……我……”
领主见他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认为他是有意跟自己开玩笑,立即向室外的奴仆们喊了一声:“来人哪!把他给我绑起来!”奴仆们一听主人呼唤,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呢,就慌忙跑了进来。阿古顿巴却呆在那里,一声不吭。等了一会儿,阿古顿巴看见自己的伙伴们都已进来,“口吃病”也随之痊愈了。这时,他爽爽快快、清清楚楚地对领主道:“我刚才在街上着见有个人牵着一只狗在卖,是一只非常名贵的狗呢!”主人素来喜爱养狗,井且认为过是他们这种上等人家独特的高尚的嗜好,所以,听说有人要卖狗,马上怒气全消,喜悦地追问:“那个卖狗的人呢?”
阿古顿巴答道:“还在街上。我知道主人您最爱养名贵的狗,所以,赶快回来向您禀告……”
“当真是只名贵的狗吗?”
“主人,一点不假,确确实实是只名贵的狗。”
“你怎么知道那是只名贵的狗呢?”
阿古顿巴答道:“我听见它的叫声了。”
“怎么个叫法?”
阿古顿巴故意似像似不像地学着:“喔,喔,喔……”
主人一听,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失望地说道:“哎,这哪是什么名贵的狗!”接着又说,“名贵的狗,它的叫声应该是这样:汪,汪,汪……”这时,阿古顿巴向他的伙伴们瞟了一眼,随即意味深长地说:“哦!名贵的狗原来是这样叫的啊!”这句话,惹得在场的人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哄笑声……
武则天当上了皇帝后,对自己的亲生女儿——太平公主更是百般宠爱。
太平公主平时喜爱玩赏珍宝,武则天就经常派人为女儿四出搜集各种稀世珍宝。
一天,母后又赐给太平公主两盒珍宝,价值二万多两黄金。
过了一段时间,公主又想起了这两盒珍宝,想再玩赏一番。可是,当她打开宝库的时候,却再也找不到这两盒稀世珍宝了。公主哭哭啼啼急忙向母后禀报,武则天一边安慰女儿,一边立即宣召洛州长史,命他三天内一定要将盗贼捕获,否则以死罪论处。长史听罢,吓得冷汗直流,他急忙传令给他属下的所有县级治安长官:“两天内抓不住盗贼,判死罪!”
各县尉听了这道命令,一个个吓得两腿发抖,面无人色,他们命令自己的部下和各乡的治安官吏:
“一天内抓不住盗贼,判死罪!”
县尉下属和各乡治安官吏接到命令,一个个面色蜡黄,觉得死期已经来临。
那天,有一个县的几个吏卒在街上游来荡去,眼见得太阳偏西,根本未见盗贼踪影,一个个长吁短叹,悲哀自己挨不过多少时辰了。正在这时,只听一个吏卒惊喜地叫了起来:
“快看,我们有救啦!”
其他几位吏卒正感到莫明其妙,只见前面走来一个人,此人不是别人,原来是湖州的别驾苏无名,他是缉拿盗贼的行家。吏卒们脸上顿时有了气色,他们一阵嘀咕,便一拥而上,不由分说驾起苏无名就跑。
苏无名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已经被吏卒们拥到了县衙门。吏卒们向县尉报告:“我们把盗贼抓来了!”
县尉正在发愁,听说抓到了盗贼,顿时脚下来劲,命令将盗贼带上来。
苏无名登上台阶,县尉仔细观察,发现来人丝毫不像盗贼,忙迎上前去问是怎么回事。当他知道站在眼前的竟是大名鼎鼎湖州别驾苏无名时,顿时气急慌忙,恼火万分:
“饭桶!你们这群饭桶!竟敢把别驾当盗贼!”
苏无名听着,笑了笑说道:“请您别生气,他们这样做恐怕也是迫不得已吧。我在湖州缉获盗贼出了名,他们是让我来帮助捕盗的吧?”
县尉一听,怒气顿消,急着问苏无名该怎么办。苏无名沉思片刻说道:
“我们一起到州府去,向长史做个报告。”
长史听说来了缉盗行家,不由得笑逐颜开,他拉住苏无名的手说道:“我这条老命托付给您了,您大胆地去干吧!”
“不,动手之前请您带我去见皇上,抓住盗贼还需要皇上的配合。”苏无名不紧不慢地说着,显得满有把握。
无奈,洛州长史只得向武则天作了报告,为了抓住盗贼,皇上应允召见苏无名。望着貌不出众的苏无名,武则天问道:“你真能抓住盗贼吗?”
苏无名不慌不忙答道:“我能抓住盗贼,但是请皇上答应我三个条件:
一、立即命令州府和各县停止捕盗;二、州属各县的捕盗人员都由我亲自调遣;三、给我十天时限,到时交不出盗贼,追不回公主珍宝,愿以欺君之罪论处。”
武则天听罢,将信将疑,但事到如今只能死马当作活马,答应了苏无名的要求。
苏无名领旨后,立刻通知所有捕盗人员:一、停止捕盗;二、不再议论公主失盗之事。各县捕盗人员个个欣喜万分,感激苏无名为他们免除了死刑,但是他们摸不清苏无名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一个个为他担着心。
一天、两天平静地过去了,五天、七天依然过得很平静,一直到了第十天,苏无名才把所有归他调遣的吏卒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道:“今天是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你们都打扮成普通老百姓,五个人为一组,在城的东门和北门两处地方等着,发现十几个穿丧服的人相继出了城门,朝坟地方向去时,一部分人就跟上他们,并随时派人回来向我报告动静。”
(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曹州赵楼村有个花园叫奇香园。奇香园里住着一对老夫妻.老夫妻爱花如命。人们都叫他们花公、花婆。花婆五十多岁了,还没生过孩子。老两口想孩子想得入了迷,便把花园里的花儿当成自己的孩子,还给它们起下许多有趣的名字:“藏珠”的花儿开在绿叶丛中,他们说“藏珠”是个害羞的女娃.“脂红”技条粗壮,他们说“脂红”是个楞小子,还有什么“白丫头”、“二黑”、“三花脸”、“小豆豆”……喊起来那么亲切,他们还常常对着花儿说笑:昨天“楞小子”受凉了,赶决给他加床棉被,于是老两口就忙着给牡丹培土,今日“白丫头”渴了.快去送茶,于是老两口使给杜丹浇水。一年四季,他们就是这样伴着自己的“孩子”,愉快地生活着。
一天黄昏,老两口在花园乘凉”花婆突然感到肚子隐隐作痛,花公急忙扶她坐下。准备回房去取开水,刚走两步,听见身后有婴儿啼哭之声,老花公转身一看;咦,是花婆生下了一个女娃,那孩子白白胖胖,在花丛中哇哇啼哭。那哭声好象风吹银铃一样清脆,尤如百灵鸟唱歌一样动听,更奇怪的,那婴儿身上银光阅烁,如天际百万颗星斗。花公又惊又喜,急忙将孩子抱起来。他见女婴生得眉清目秀,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花婆抢着把婴儿抱过来;搂在怀里,亲也亲不够,想不到五十多岁了,老两口还能有孩子!他们把婴儿看做宝贝,给她起了个名字,叫琨珊。
一年小,二年大,十八年过去丁,琨珊长成了大姑娘。她喜欢穿白衣、白裙、白鞋,连平日用的手绢都是白色的。远远望去,象玉石人儿一样漂亮。琨珊心灵手巧;很会栽花;她栽的花儿出奇的鲜艳,香气能飘十里。每逢苍雨牡丹花.赏花的人几乎把园门都挤破了。
这年春天,曹州知府王昌盛也来观赏牡丹。牡丹花美他不看;眼珠子直往琨珊身上瞅;这么个美人儿,美得如天上的神仙,那个头,那个脸儿,那个鼻子,那个眼儿,、那身段儿,那腰杆儿,高一寸不美,胖半指不俊,琨珊进屋去了,他还死死地盯住不放。花公前来献茶,身后的衙役王二告诉知府,刚才那美人儿就是这花公的女儿。知府王昌盛急忙向花公施礼,口中说道:“本官今年四十五岁,属狗哩!花公早巳看出他心中有鬼,舱口答道:“嗅,原来王大人局狗I,说罢抽身便走。王昌盛紧追两步,说道:“本官来曹州上任前,夫人病故了……”不等王昌盛说完,花公已走进房去,紧紧地关上了房门,衙役王二见知府神魂颠倒,说话差三落四,笑了实说:“大人,请您暂回府衙,这件事包在小人身上,保你美人儿到手!”知府王昌盛笑眯了眼:“事成有赏!事成有赏!”说着钻进轿中,回府去了。
第二天,花公便被“请”进了府衙。面对丰盛的酒宴.花公呆呆地坐着,莱不吃一口,酒不沾一口。当王二提到知府要娶琨珊做夫人时.花公猛地站起;“贫寡小女,不敢高攀!”说罢扬长而去.气得知府面皮发黄。人家想巴结都巴结不上,莫非这老头傻了!知府心里想,也许我没送彩礼。对!世上没有不爱财的,只要我多送些金银绸缎,那老头定会答应。于是,他命王二带着几名衙役,拾着彩礼来到奇香园。谁知花公一见,暴跳如雷,恨恨地将彩礼扔了出去。知府王昌盛听说此事,气得直骂王二不会办事。王二偷眼看看知府,低声说:“大人,我有个主意,“啥主意?”知府喘着粗气问。王二趴在知府耳边,叽咕了半天,知府笑了;“好快去办吧!”
王二来到奇香园,对花公说:“知府大人说了,你若不愿叫琨珊姑娘去当夫人,就要给知府大人送上一棵好牡丹[”花公心想:“我宁肯送给他十棵社丹,也不能把女儿嫁给他。于是急忙答道:“园中牡丹任知府大人挑选。”王二冷冷一笑,说道:“知府大人喜欢夜间赏花,命你送一棵夜晚会放光的雪白牡丹,如果明天送不去,就把你女儿送进府去I”花公一听,气得浑身颤抖,天下哪有夜间会放光的白牡丹,这不是逼着我把女儿送去吗?花公欲上前争辩,王二一摆手;大声说:“没花有人,明天不送去,知府大人要问你个戏弄朝廷之罪!”说罢,转身走了。
花公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望着园中牡丹,心中一阵酸楚:看来曹州地是呆不下去了,只有舍去奇香园,带领老伴、女儿奔走他乡了,花公轻轻抚摸着用血汗浇灌成长的棵棵牡丹,泪如雨下。忽听身后有脚步声,花公急忙擦去眼泪,转身一看,是老伴和女儿琨珊来了。琨珊气愤地说‘“知府逼婚事,孩儿俱已知晓。二老无须难过,他不让咱活下去。咱也不让他安宁!”花公手拉琨珊,悲凄地说:“儿啊!咱斗不过他,咱走!”
“走?往哪里走?这是咱的家。这是咱的园,这是咱的故乡,这是咱的田,咱哪里也不去!”
“咱没有夜光牡丹送给他,那知府…”花婆话没说完,已泣不成声。琨珊心里难过,眼含热泪说:‘孩儿本是牡丹女,今日还我牡丹魂!明朝送得牡丹去,莫忘取回牡丹根!”琨珊说完,将花公、花婆扶回房去,并再三嘱咐,不让花公、花婆走出房门。
花婆放心不下,照着门缝向外张望,只见琨珊对着房门拜了一拜,口中说道:“父母的养育之思,琨珊纵死不忘!”说罢站起身来,旋转如飞,似火球一样滚动,如电闪一般明亮,开始象征风大作,“呼呼”声响,霎时如空中霹雷、震耳欲聋。花婆口喊女儿,要冲出房门,被花公一把拉住。只听琨珊撕肝裂肺般的一声哀嚎,便无声无息了。
花公、花婆冲出门去,见园中一株牡丹,雪白如玉,闪闪发光,花辨上露珠滚滚,似汗水,似眼泪!花公将牡丹抱在怀中,花婆扑倒在地,老两口对着牡丹哭得人心都碎了 天还没亮,曹州知府王昌盛使命人准备好了花轿。他心想;你花公有天大的本事,也送不来夜光牡丹,只要你今日不来,那美人儿就得乖乖和我成亲!他高兴地在灯下忙着洗脸、刮胡须。刚刮了一半,王二匆匆闯进来说;“花公把夜光牡丹送来了。”王昌盛一份;“他真有夜光牡丹?”另一半胡须顾不得刮掉,便命王二将花公带进来。花公端着一盆花,上面用白布蒙盖着,慢馒走进来。王昌盛一拍桌案,大声说:“你哄骗老爷,该当何罪?”花公冷冷一笑:“你不曾观看.怎说老汉哄骗于你”王昌盛两眼一瞪,大声吼叫:“把案上的灯烛吹灭,王二急忙吹熄灯烛,房中一片漆黑。花公轻轻把白布扯开,咦!神了!一盆雪白的牡丹闪闪发光,将房间照得如同白昼。知府呆呆地望着牡丹,张着嘴巴再也合不上了,众衙役“忽”地一下围上来,争着看稀奇珍宝。王昌盛走近牡丹.伸手一摸“叭”地一声,脸上挨了一掌,左腮火辣辣的疼。“谁?谁打老爷!”叭”又是一掌,王昌盛见花公袖手站在一旁.并没伸出手来。“哪个小子?是哪个小子!”王昌盛两手捂腮,高声叫骂。众衙役莫名其妙,面面相观。王昌盛气得暴跳,欲将牡丹端进内室,手刚触到花盆,只见牡丹花辩纷纷脱离花技,如流星一般飞将起来,顿时,房中花辨飞舞,火星四溅,吓得知府、王二和众衙役四处躲藏,鬼哭狼嚎。
过了一个时辰,天亮了。房中死一般寂静。知府王昌盛从书案下慢慢地爬出来.王二也正从衣架下边往外钻,二人相互一看,都 怔住了,王二的头发、眉毛都被烧光,光秃秃象个肉球,那知府嘴歪眼斜鼻子塌,左腮上一个泡,有腮上一个疤,说他象个鬼,他比鬼都难看,变成丑八怪了!二人相互看看,都忍不住捧腹大笑。知府指着王二,“哈哈,秃了!”王二捂着知府,“嘻嘻!.歪了!”他们笑了一阵,同时来到镜前,看到自己的模样。都急忙把眼睛捂上:“这镜子里是吗!”二人嚎啕大哭起来。
王昌盛变成了丑八怪,官见了害怕,民见了躲藏,头上的乌纱帽戴不成了。
那日,花公在混乱中抱回了牡丹根,栽在了花园中。第二年,牡丹根发了芽,一年长成三尺多高一株牡丹,花儿雪白,雪白,夜晚放出光亮。因它是琨珊姑娘变成,夜晚又会放光,人们都叫它“琨珊夜光”。后来人们把它写成“昆山夜光”。现在,曹州牡丹园西南角的花园里,还有这种牡丹。
(二)
昆山夜光,每朵牡丹花象一个小小的灯笼,十分美丽有趣,因此又叫“灯笼花”。说起昆山夜光,‘还有一段神话故事呢。
相传明代永乐年间,曹州一家牡丹园主,从亳州花重金买来一棵“昆山夜光”牡丹.把它视为珍宝,并专门雇了一个小伙子负责培育管理,小伙子名叫王小四,十分勤劳。秋后,他把牡丹栽在园中,细心地浇水培土,他还特地打了个厚厚的草苫子,天黑时盖上。天明时就揭掉。冬天下雪,他把雪培在牡丹周围,春天“雨水”季节一到,他就加紧松土施肥。刚到清明,他就发现长出了几个嫩绿的芽儿。头一年就要开花,他真是喜出望外。他日日夜夜招心地护理着它,眼看着枝叶长大,花芽儿发育成熟了。然而,谷雨已过,别的牡丹相继开放,难有这棵“昆山夜光”还没有开。王小四心里焦急,等啊,盼啊,当大批牡丹快谢的时候,它终于开放了。看到几颗蓝宝石般的“灯笼花”,王小四心中的喜悦更是无法形容,他更加昼 夜舍不得离开了。
三年后,这棵“昆山夜光”在王小四的精心管理下.又繁殖了十余棵。这种牡丹花别具一格,每到花期,赏花的人络绎不绝,把王小四忙得不可开交。夜深人静,赏花的人都已离去,他才能一个人细细欣赏;有一次,送走最后一个赏花人,他出乎意料发现,有几个美丽的姑娘.身穿洁白的衣服在花上偏偏起舞。他感到非常惊奇,急急地走到花儿跟前,可哪里还有姑娘的影子? 他仔细看看,只有亮晶晶的灯笼花。
从此,王小四就留心了。每到夜深入静,都能看到几个姑娘在花丛中舞蹈。可一走到她们身边,她们就飘然而去,王小四明白,这一定是仙女了。于是,他不再走近她们,只是远远地欣赏她们那优美的舞姿,可是,有一次,他看到有个仙女向他招手,请他过去。他迟迟疑疑地走过去之后,这个拉手,那个扶肩人非常亲热,她们还邀他跳舞。那个招他前来的仙女指着一位年龄稍大一些但姿容俏丽的仙女说:“这是我们大姐,她看上你最勤劳,最忠厚、喜欢上你了。可我们是花仙,你害怕吗?”王小四欣喜若狂,说道:“仙姐能够看上我,我求之不得.哪有害怕之理!”从此,王小四同牡丹花仙谈情说爱,海誓山盟,非常快活。
谁料.王小四和花仙恋爱的事被牡丹园主发现了,因为社丹园主也常在夜间前来观赏灯笼花。他见牡丹花仙貌美,早已垂涎欲滴。正当王小四和花仙商议拜堂成亲时.他派人把花仙抢到家中,强制花仙和他拜了天地。可他万万没有料到,进入洞房后,花仙竞变为一条火龙,把他的家化为一片废墟,园主差点丧命。而火龙腾空飞去,不知去向。园主解雇丁王小四,繁殖的“昆山夜光”牡丹,也全部刨出来廉价卖掉了。
张巡杀退令狐潮叛军的第二年——公元757 年,进驻难阳城(今河南商丘南),援助睢阳太守许远。
城下是安禄山的另一员大将尹子奇。他率领13 万大军兵临城下。睢阳大守许远召集张巡和将军南弄云等商议对策。他说:“诸位,城中的粮草、弓箭已不多了,只有火速杀退叛军,才能解睢阳之围。可是,敌人的兵力是我们的几十倍,他们即使不战,困也能把我们困死啊!”
张巡说:“太守大人,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我们只要杀死尹子奇,让他们群龙无首,才是最好的退兵之计。”
神箭手南霁云说:“只要我们接近敌营,认出尹子奇,就能射中他!可是我们谁也不认识尹子奇,怎么办呢?”
张巡沉思片刻,说:“我有一计..”
这天夜间,睢阳城里响起阵阵战鼓,城外的叛军以为张巡要出城突击,于是通宵达旦准备还击。可是到了凌晨,鼓声停止了,也没见一人出城。城外。尹子奇的哨兵在搭起的飞楼上察看城中动静,只见城楼上一个人影也没有。尹子奇听到汇报后,就命令部队脱下战服休息起来。
就在他们睡得正香时,张巡和南霁云十几个将领,各带数十人。突然打开城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直冲到尹子奇的住所。叛军营中顿时大乱。数千士兵在混乱中被杀死。
张巡和南霁云等已经接近了叛军主帅营前,尹子奇和几个部将带领附近一些军营的士兵与他们展开了厮杀。谁是尹子奇呢?南霁云拉开弓箭,在搜索目标。旁边张巡已指挥其他将领们射出一支支“箭”,这是用青蒿削尖后做成的,轻飘飘的,射不远,即使射到身上也伤不了人。只有射到人的脸部才有些作用。
尹子奇的部下见对方射来的箭没什么杀伤力,拾起箭一看,原来是“青蒿箭”,忙跑到尹子奇跟前报告这一重要情况。尹子奇想:原来睢阳城里没箭了。正在狂喜之际,南霁云这时已判断出谁是尹子奇了,搭上真正的利箭,“嗖”地一声射将过去,正中尹子奇的左眼。尹子奇“啊呀”一声,跌下马来。立即昏死过去。趁叛军混乱不堪之时,张巡等一齐掩杀过去,直杀得叛军血流成河。
尹子奇受了重伤,无心再战,只得下令撤军。
一只狼不小心掉过了猎人设的陷阱里。他爬了半天也爬不出来,就拼命叫:“救命啊!救命啊!”
这时候,有只山羊路过这里,听见了喊声。山羊朝陷阱里面望了望,发现是只狼,就想走开。
狼连忙喊:“喂喂喂,别走啊。求求你救救我吧,我家里的孩子还等着我回去照顾呢."
山羊摇摇头:“不行,我救你上来,你会吃掉我的。”
狼赶紧发誓说:“我发誓,你救我上去,我绝不伤害你。你救了我,就是我的大恩人,我怎么还会伤害你呢?”
山羊看见狼那么可怜,还发了誓,就相信他了。山羊去找了根绳子把狼拉了上来。
狼上来后对山羊说:“好心的山羊,我现在肚子饿了。你救人救到底,让我吃了你吧。”
山羊大吃一惊,说:"你不是发誓不吃我了吗?"
狼说:"是啊,但是我不吃你的话,我同样会饿死。你既然救我上来,就要救到底。"说完狼朝山羊扑过去。
这时候一只兔子路过,山羊赶紧找兔子评理。兔子看看陷阱说:"你们都没有说清楚,除非能亲眼看见山羊是怎样把狼拉上来的,我才好评理。”
狼果真跳进陷里面大声喊救命,山羊刚想拉他上来,兔子赶紧拦住他:“跟这种东西还讲什么道理,让猎人来收拾他吧。"说完兔子拉着山羊走了。
狼这才知道上了当,可是再没有人来救他了。
从前,有一个农民和一个农妇,他俩有七个孩子,都是男孩。
不久,第八个孩子快要出世了,那七个男孩聚集在一起商量着。
最小的弟弟说:“如果我们有了一个妹妹,我们怎么办呢?”
“我们不愿意家里有女孩,”其余六个弟兄异口同声地决定“为了预测出生的是男还是女,让我们在家畜的褥草上竖起一个纺车,在仓房里挂上一具麦枷。如果麦枷打麦,就生男孩子;如果纺车纺纱,就生女孩子。”
这样安排好了。每天晚上,七兄弟从地里工作回来,走进农舍以前,先要去看看纺车是不是在纺纱,听听麦枷是不是在打麦。
有一晚,他们看见纺车在纺纱了,他们很生气,他们都走了出来,走到很远很远的森林里去。
一个女孩子出世了,她长大起来,连哥哥都不认识。
有一天,她和年龄相同的孩子们在一块儿玩着,听见他们说:
“就是这个小东西,把七个哥哥都气走了。”
她去问妈妈那些孩子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妈妈说:“他们在说笑话。”
另外有一次,她在几个洗衣妇面前走过,她很有礼貌地招呼了她们。可是那些洗衣妇回答她说:
“你好,把七个哥哥气走的小东西!”
她又去问妈妈那些洗衣妇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她们呀,她们也是在说笑话啊。”
有一天,她在一个看守羊群的牧羊女身边走过,一条狗走过来咬她,那牧羊女就喊住她的狗,说:
“不要碰这个气走七个哥哥的小东西。”
小女孩急急忙忙地回到家里,再三要妈妈讲,妈妈终于说出了她出生那天家里发生的事情。
小女孩说:“妈妈,我要去找寻我的七个哥哥。”
妈妈对她说:“你得先去问问教母,才可以出门去。”
原来小女孩的教母是一个仙女。
“你还太年轻,”教母向她说。
可是,小女孩再三要求让她去。
仙女说:“好吧!我给你买一件袍子,等你穿破了那件袍子,你才走。”
仙女就给她买了一件白铁皮的袍子。
小女孩拿石头来敲打,终于打穿了袍子,她就去找教母,说:
“我的袍子破了,让我去吧。”
“去吧。”仙女回答。
仙女替她好好地打扮着,把她的围裙解下来,放了一只橘子在里面。
“把它好好地保存着。只要你拿着它,就等于我跟你在一起。需要我的时候,你只要喊我好了。可是,你在路上不要喝水,尤其在银泉前面不要停留。”
小女孩出发了。她穿过了从未走过的森林,非常害怕。于是就喊:
“教母,教母,我迷路了。”
从橘子里发出一个声音回答她:
“孩子,前进呀前进,
遥远遥的路程,
孩子,前进呀前进,
你能走完遥远的路程!”
1、朱洪武的传说--明朝的来历中国神话2、猕猴变人的传说中国神话3、趣谈: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情爱之神中国神话4、小王子寻找仙女的心花为父治眼中国神话5、布桑改雅桑乞讨中 ..
1、亡国之兆印第安神话2、奎查尔科特尔和特士卡特里坡卡-墨西哥神话故事3、密林女皇--波兰神话故事4、阿喀琉斯重新武装希腊神话5、忒勒玛科斯离开斯巴达希腊神话6、朱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