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初期开始,在江左的扬州一带,就出现了大量经过专门培训、准备嫁给富商作小妾的年轻女孩子,而这些女孩子以瘦为美,人人苗条消瘦,风姿绰约,因此被 称为“扬州瘦马”。扬州自古出美女,早为世人皆知,而“扬州瘦马”在明朝中叶已小有名气,到了明末清初更是名噪天下。所谓“瘦马”,其实就是被买卖的二奶 预备队;而当时每逢烟花三月,扬州就变成了一座二奶的集中营了。天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大贾、风流才子纷踏前来,挑选美妻矫妾。由于这么多人对“扬州瘦马” 趋之若鹜,所以明清时期的扬州,买卖“瘦马”已成了一项暴利的投资,从而滋生了一大批人专门从事此项职业,并形成了从小挑选、培养成人、推销出售一条龙的 经营模式。
“扬州瘦马”的风行,与扬州的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明清时期,扬州出现了一大批富得流油的盐商,而扬州城内更是一片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 富人们总是喜欢一些怪异变态的消费和审美活动,在他们对“丰乳肥臀”的审美疲劳之后,风姿绰约的“瘦马”便运应而生了。在那些大腹便便的盐商身边,围聚着 一批人口贩子,只要哪个盐商稍稍透露了纳妾之意,那些人口贩子就会一窝蜂扑将上去。开始“扬州瘦马”的经营只是对着本地的官员、富商操作,后来“扬州瘦 马”名扬天下、那些有心买妾之人纷纷涌进来之后,“扬州瘦马”的生意急剧扩大,因而也使扬州从事介绍“瘦马”职业的人口贩子达到数百人之众。成批成批的 “扬州瘦马”在经过一番你来我去地讲价交易后,被卖到了全国各地。
“扬州瘦马”大都是贫苦人家的女孩子。她们在七八岁之时,就被人口贩子买去作为“扬州瘦马”的培养对象。经过漫长的集中营的魔鬼训练,扬州便诞生了一批又 一批的代价而沽的“瘦马”。因此“扬州瘦马”的瘦,既有天生体质的原因,也是被刻意调教的因素。依据先天条件,这些“瘦马”被分为三六九等。清代文人丁耀 亢在《续金瓶梅》一书中对“瘦马”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一等资质的女孩,将被教授“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打双陆,抹骨牌,百般淫巧”,以及精细的 化妆技巧和形体训练。二等资质的女孩,也能识些字、弹点曲,但主要则是被培养成财会人才,懂得记账管事,以便辅助商人,成为一个好助理。三等资质的女孩则 不让识字,只是习些女红、裁剪,或是“油炸蒸酥,做炉食、摆果品、各有手艺”,被培养成合格的主妇。当然,所有的这些煞费苦心的培训都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好买主,卖个好价钱。
红绡:事见唐·裴鉶所撰《传奇》中的《昆仑奴》。“昆仑奴”是对中印半岛及南洋群岛地区人民侨居中国者的通称。本篇写崔生与某一品勋臣的歌妓红绡相恋,但一品家门垣深密,锁禁甚严,无由相会;幸得崔生家中老仆昆仑奴磨勒帮助,救红绡出牢笼,使有情人终成眷属。明代梁辰鱼据以撰写《红绡》杂剧,梅鼎祚则写有《昆仑奴》杂剧。
早在唐朝,长安就已经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了。大食、天竺、昆仑、新罗、高丽、百济、乌浒……各种肤色的人满街走,谁也见怪不怪。当时流传的一句行话,叫做“昆仑奴,新罗婢”。新罗的婢女等同于今天的菲佣,受过专业训练,乖巧能干;而昆仑奴个个体壮如牛,性情温良,踏实耿直,贵族豪门都抢着要。上街能带两个昆仑奴保镖,是世家少爷们最时兴的玩意儿。甚至,有好的仆人,是生活美满的象征之一。
唐大历中,有一个高官的儿子叫做崔生的,他老爹与一位一品的勋爵大臣相熟,老爹让他去慰问这位生病的一品官。这个崔生年轻貌美,性格内向,人又清雅,基本符合很多女性梦中情人的标准,连这位官老爷都忍不住喜欢他,让他坐在身边,叫一群家伎给他斟茶倒水,还让最漂亮的红绡给崔生喂核桃,把一群家伎笑得花枝乱颤。一品官还让红绡送他出门。
红绡送崔生出门,就有点小意思了:她对崔生做了一个暗示。先是竖起三根手指,又伸出手掌反复三下,然后指着胸前的小镜子说:要记住。崔生回到家,还一路在想这个哑谜。整天神魂颠倒,无精打采,因为没有做出美女的数学题,太丢人了。
崔生的神神叨叨引起了家里昆仑奴的注意。他问崔生什么事,崔生开始扭扭捏捏,后来还是半推半就地说了。磨勒说,“嗐,小事而已。立三指,因为这位一品官院中有十院歌姬,她在第三院;返掌三下,数一数就是十五根手指,就是十五日;胸前小镜子,十五夜月圆如镜,叫你去找她。”崔生大喜不自胜,问磨勒,“我怎么走?”磨勒笑着说:“后天夜里就是十五号了。他家有猛犬,见生人就吃,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能杀这条狗了。”
到了这天晚上三更,昆仑奴拿着链椎,把狗给杀了。背着崔生跑了十几栋墙,才来到歌妓院内。崔生进了第三座门,挑帘而进,只见绝色的红绡在挑灯长叹,空自吟诗。她看到崔生,赶紧跳下床,握住他的手说:“早知道你很聪明,一定有办法的。”崔生把昆仑奴叫进来,一起喝酒。红绡表示自己是被这位一品官抢过来的富家女子,希望嫁给崔生。崔生心中窃喜,就是不知该如何是好。磨勒问红绡:“你只有一次机会,你确定吗?”红绡说:“我确定!”磨勒于是说:“好!这是小事,我给你办到!”搞了半天,娶红绡的不像是崔生,倒像是昆仑奴了:谜是人家猜的,关是人家闯的,婚是人家订的。基本就没崔生什么事。只可惜,人人都爱小白脸,不爱摩罗叉。
昆仑奴先帮红绡背嫁妆,背了一筐又一筐,背了三次。然后,又背上崔生和红绡,一飞飞过十几道墙,溜了回家。而这位一品官全宅上下,还在做清秋大梦呢。
红绡在崔生家里住了两年,没想到上街不小心被人发现了。一品官找来崔生问,结果这个没胆鬼,把昆仑奴出卖了。一品说:“罪魁祸首是红绡,不过她现在是你老婆了,也就算了。但我要杀昆仑奴为天下人除害。”他布置了五十名士兵,持着兵器家伙严阵以待,要生擒磨勒,没想到磨勒哗啦一下就飞出高墙了。箭像雨一样地下,都没有射中昆仑奴,他转眼就无影无踪了。
昆仑奴可跟今天的非洲黑人不同,他们精通水性,轻功一流,而且非常地黑,黑到,用手指在昆仑奴手中研摩一会儿,手指就会染成黑色。陈凯歌的《无极》也拍昆仑奴啊,可昆仑奴要是长成张东健那张俊脸,我估计红绡也不必找崔生了,直接从了昆仑奴就是了。
可惜,红绡不是红拂,挑中的崔生只是个一无是处的小白脸,昆仑奴也成不了虬髯客,奴性十足,抢走红绡?他连想都不敢想。只可惜了他的绝顶聪明和一身绝技。
1955年12月24日夜,北美大陆防空司令部。
“丁零零、丁零零……”监测大厅一部空警电话突然响起,值班参谋舒普上校抓起电话,听筒里传来的却是一个清脆的童音:“您是圣诞老人吧?我是琳娜,我寄给您的信收到了吗?我是一个好孩子,很乖很听话,我在等着您的圣诞礼物呢。”
舒普上校忙说:“琳娜,您好!我不是圣诞老人,我是舒普上校。”
“哦……你是舒普上校……我二十多天前就给圣诞老人寄信了,您知道他现在在哪儿吗?”孩子语气里明显带着失望但又不甘心地问道。
舒普上校实在不忍心让这个可爱的孩子太过失望,于是回答道:“我可以开动雷达追踪圣诞老人……哦,对了,圣诞老人正在南行的路上呢……”
一个孩子的电话,居然打到了防空司令部,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一个美妙的巧合说起。
7岁的琳娜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华盛顿小女孩,家里有爱她的爸爸妈妈,还有慈祥的爷爷奶奶。就在二十多天前,琳娜祖孙三代幸运地参加了一个参观圣诞老人的活动,于是就萌生了给圣诞老人写信的念头。
琳娜信中向圣诞老人汇报了自己的良好表现,同时,她还悄悄告诉圣诞老人,自己的圣诞袜子已经放好,就等圣诞老人钻进自家烟囱,送来神秘的礼物了。
琳娜把信寄往圣诞老人位于北极的洞窟。不想,她的信件被缺乏幽默感的华盛顿邮局给退回来了,并在上面贴了“地址不详,查无此人”的贴纸。琳娜的爸爸得到这封退信,为了不让孩子那一颗美好的童心失落,就将这封信藏匿起来,准备自己以圣诞老人的名义回信,但却一直没想好该怎样回复。
因为迟迟没收到圣诞老人的回信,也没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琳娜不免有些焦急,于是就打开当天送到家里的《华盛顿邮报》,查找圣诞老人的电话号码准备询问,没想到竟然让她顺利地查到了。
原来,当时的一家玩具公司在《华盛顿邮报》上刊登广告:“圣诞老人驾着九头驯鹿拉的雪橇,带着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周游全世界。根据洛克公司多年来追踪圣诞老人所收集到的大量信息,我们相信圣诞老人是存在的,他活在全世界孩子们的心中。”广告后面玩具公司还煞有介事地“提供”了圣诞老人的电话号码。但因为排版错乱,漏掉了一个数字,而这恰巧是当时北美大陆防空司令部的一部空警电话。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琳娜与舒普上校那一段有趣的通话。
舒普上校立即把这件事向司令部最高长官斯科特将军作了汇报,斯科特将军止住了舒普上校的检讨,说:“你没有做错,你呵护了一颗纯洁的童心,这真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很快,这部电话成了热线电话,不时有孩子打进电话询问圣诞老人的行踪,于是,在斯科特将军的提议下,决定将错就错,把琳娜打进电话的这个号码改为圣诞老人专线,舒普上校也利用这部电话与琳娜的爸爸妈妈取得了联系。
当琳娜从爸爸妈妈那儿得知圣诞老人即将驾临华盛顿时,连忙把好消息告诉了爷爷奶奶。当晚,琳娜激动得难以入睡,这时,只听爸爸在客厅里喊:“琳娜,你的信!”琳娜奔向客厅,从爸爸的手中接过信来,她一看,果然是来自北极拉普兰的信,只见信封上绘有漂亮的天使,还贴着圣诞老人邮票。琳娜好像想起了什么,又拿着信奔向另一个房间。
原来,琳娜是在找她的圣诞袜子,正如琳娜所盼,袜子里塞满了圣诞礼物,琳娜一边展示着她收到的礼物,一边拆开信念了起来:“亲爱的琳娜,得知你很乖很听话,我很高兴……送给你口香糖,是希望你口气清新,吐出的话语可爱而甜蜜;送给你绘图铅笔,相信你能用它绘出你美好的未来;送给你救生圈棒棒糖,是希望你在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勇敢地伸出援手……我得给其他小朋友送礼物去了,祝你圣诞节快乐!”
再说北美大陆防空司令部(后为北美海军司令部),他们知道有千千万万像琳娜一样可爱的孩子,在期待着圣诞老人的圣诞礼物。从此,司令部开始承担起了追踪圣诞老人的任务,通过雷达实时“锁定”圣诞老人位置,并预告下一站目的地,信息就公布在司令部特设的网站上。每年圣诞节前,孩子们都要打开网站,欢天喜地地查询着、跟踪着、期待着……圣诞老人到达哪里,哪里的孩子就会收到亲人以圣诞老人的名义悄悄送来的神秘礼物……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中秋作为节日从唐朝初期就流行了,《新唐书》记载:“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开元十九年。。。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到了两宋时期,中秋已经成了一个非常盛行必须要过的节日。《东京梦华录》里说:“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民间如此,皇家更是不得了,每年中秋,宋朝皇帝按例要进行盛大的赏月延桂排当,相当于如今的晚宴,在京六品以上官员一个也不能少,都得出席。君臣同乐,赏月赋诗,祭祀月亮神。
中秋佳节本来是个团圆喜庆的日子,但是,两宋皇帝们偏要与一些大臣过不去,其心态很值得玩味。
仁宗羞丁谓
宋仁宗天圣二年,虽然政治状况一团糟,经济也不太景气,但在宰相丁谓的张罗下,中秋节依然过得十分快乐。禁中安排了许多文艺节目,最高领袖刘太后也兴致勃勃地参加观看。
丁谓曾经与前任宰相寇准发生过一个很搞笑的故事。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在位时,寇准是宰相,丁谓是副宰相。某日,中央开办公会,吃工作餐时,寇准的胡须被羹汤沾上了,丁谓赶紧起身帮寇准揩拂,寇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说得丁谓既羞又恼,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这就是“溜须”的由来。宋真宗一死,刘太后听政,丁谓开始报复寇准,他私改诏书,把真宗死因归罪于寇准,并以此为借口,将朝中凡是与寇准相善的大臣全部清除。
宋仁宗虽然其时只有十四岁,是个傀儡皇帝,但一直很钦佩寇准的正直,瞧不起丁谓的心术不正,总想着有机会帮寇准出出气。他见丁谓坐在席间看演出,拂须饮酒,得意洋洋的样子,一下子就想起了这个“溜须”的故事,忍不住笑了出来。刘太后问他:“皇帝,你笑什么?”宋仁宗说:“太后,您老人家想不想看一出儿臣导演的好戏?”太后点头答应了。宋仁宗随即叫丁谓过来,故意不小心把杯中酒洒在衣袖上,丁谓慌忙上前拂拭。宋仁宗见状,赞许道:“前为寇平仲溜须,今为朕拂袖,爱卿真急人所难也。”丁谓一愣神,随即窘态毕露。太后和众大臣闻之,则无不哈哈大笑。
徽宗吓高俅
后人常说宋徽宗是个昏君,宠幸奸臣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等人,陷害忠良,祸国殃民。其实,宋徽宗心里明镜似的,他也知道这几个家伙不是什么好鸟,只不过这些人能够想出鬼点子供自己娱乐,反正天下太平,几个奸臣也翻不起大浪,随他们折腾去吧。
宣和三年的中秋之夜,东京汴梁依旧是是彻夜狂欢。《梦梁录》中说:“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登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恣以竟夕之欢。”宋徽宗在晚宴间一边吃美食、看美女,一边瞧两眼月亮,好不惬意。
此时,高俅等四奸随驾,见皇帝高兴,他们也是志满意得。高俅对宋徽宗说:“陛下,前闻苏学士有著名的咏中秋词,臣想朗诵给陛下听,不知可否?”宋徽宗一听,随即明白,高俅是想借机帮昔日主子苏东坡求什么来着,便道:“听说爱卿始终不忘苏氏,每有苏门子弟入都,你都给他们很多钱物。难得啊!”高俅寂寞跪倒说:“臣昔为苏学士身边一书童,蒙陛下厚恩,得有今日,臣所给的,其实都是陛下所赐。”宋徽宗又说:“听说你很会发财呀,连
军队的地皮也不放过,这些也是朕所赐吗?”斜着眼睛依次瞪了蔡京、童贯、杨戬一眼。四人顿时吓得汗流浃背,一齐跪倒谢罪,对他们来说,这个中秋节过得实在惊魂,好在宋徽宗也就说说而已,并未真的处罚他们。 高宗涮张俊 南宋高宗皇帝跟他老子一个德性,明知武将张俊是个大贪官,就是不加惩办,还不断升张俊的官。 张俊和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后转主和,成为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张俊是个爱钱如命的人,他曾率领部队帮宋高宗建楼台会馆,乘机大发其财,并派人打着朝廷贸易的旗号,去东南亚诸岛国搜括钱物。他把花不完的银子打造成千两一锭的大元宝,取名“没奈何”,意思是小偷即便偷到了也拿不走。张俊的贪名在朝野内外是人所共知的。 绍兴二十一年中秋,张俊出钱在禁中大排筵宴,以讨好高宗皇帝,据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菜肴丰盛之极。席间照例安排了不少杂耍节目,宋高宗亲自过问节目单,加入了一出搞笑的话剧。 剧情是这样的,因为中秋节除了赏月之外,还有祭祀的功能,宋朝政府是把祭祀月神写入《礼志》的,可见其重要。开场就是一钦天监官员举行仪式祭祀月亮神,然后按照天象,逐一与皇帝大臣对号入座。这位官员拿出一枚中间有方孔的铜钱,对着宋高宗看,说看见了“帝王星”,对着其他大臣也依次说出了星象。当他对着张俊看的时候,却一直不说话,别人都很好奇,问他看到了什么星,他摇头不答。在别人的一再催问下,又看了许久,他才说:“什么也没看见,就看见张王爷坐在了钱眼里。”满堂哄笑,唯张俊一人脸红得像猴屁股。 你说这个宋高宗搞不搞笑,知道张俊爱钱贪钱,也只戏耍一番了事,偶尔有言官弹劾张俊,他也只是批评几句,从不来真格的。对待岳飞,宋高宗毫不留情,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杀了头;对待这个张俊,却始终睁只眼闭只眼,晚年还封他做了清河郡王,当真让张俊显赫了一辈子。1、陈天华讴歌中华抗日战争故事2、抗日英雄人物——高志航抗日战争故事3、张大千赠毛泽东荷花图抗日战争故事4、韩慕侠巧打康泰尔 抗日战争故事5、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故事抗 ..
1、上帝给每个人的礼物益智故事2、花生的果实益智故事3、富商与罪犯的童年回忆益智故事4、把朋友的坏刻在冰上益智故事5、只有不断地捡拾“柴”才能使生命最终沸腾益智故事 ..